牙齿生长
我的基因检测结果 以下呈现了与该特征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检测结果,不同基因位点对性状产生的作用及影响程度不同
我的基因型 | 基因位点 | 基因名 | 基因型 | 性状描述 |
rs17179670 | HMGA2 | GG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少1-2颗 | |
AG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少1颗 | |||
![]() |
AA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数量正常 | ||
![]() |
rs2281845 | CACNA1S | TT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少1颗 |
CT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数量正常 | |||
CC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多1颗 | |||
rs4491709 | TT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数量正常 | ||
TC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多1颗 | |||
![]() |
CC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多1-2颗 | ||
rs7924176 | ADK | GG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少1颗 | |
AG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数量正常 | |||
![]() |
AA | 该基因型在10-12岁时,恒牙比普通型多1颗 |
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,第一副牙齿称为乳牙。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生出第一颗乳牙,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毕。
自6-7岁至12-13岁,乳牙逐渐脱落而被恒牙所替代。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齿,平均来说在6到13岁之间可以看到28颗恒牙,若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而致脱落后再无牙齿替代。
智齿指的是第三颗磨牙,生长在牙槽骨的最里面。不同个体在智齿的生长方面有很大差异,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,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,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。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,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,有人40、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,这都是正常现象。
牙齿是身体上数目最多的器官,也和身体所有器官一样,需要基因来支配。当支配牙齿发育的基因出了问题,就可能会比一般人少了几颗牙齿,或牙齿的形状、大小出现异常。
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8866名个体中10-12岁成员的恒齿数量,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最终确定了4个与恒齿数量相关的基因位点。
基因检测的局限性
- 该检测无法包括所有与该特征相关的位点
- 基因只是影响性状的一部分因素,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成长环境和个人选择等
- 该结果解读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
参考文献:
1.Geller F, Feenstra B, Zhang H, et al. Genome-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four loci associated with eruption of permanent teeth[J]. PLoS genetics, 2011, 7(9): e1002275.
2.Fatemifar G, Hoggart C J, Paternoster L, et al. Genome-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primary tooth eruption identifies pleiotropic loci associated with height and craniofacial distances[J].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, 2013, 22(18): 3807-3817.